上海施行垃圾分類進入第四年,公共場所的垃圾桶數量前段時間又上熱搜引發爭議。
(資料圖)
有網友稱,“自從搞了垃圾分類,上海的垃圾桶就集體消失了”,“共享單車車筐就是垃圾桶”;有人不理解,“垃圾分類就分類,撤桶干什么”;還有網友質疑撤桶是“一刀切的做法,這是不是有點懶政了”。
同時,部分網友表示,“沒有垃圾桶后,街道整潔多了,不然垃圾桶周圍丟得亂七八糟”;也有人在評論區給出建議,把垃圾帶回家,或者找便利店、地鐵站丟棄。
垃圾分類雖好,但撤桶有必要嗎?找不到垃圾桶,街頭亂丟的垃圾變多了嗎?這種“不便”能否倒逼市民形成“垃圾不落地”的觀念和習慣?
上海市人大代表曾指出,減少或取消公共場所垃圾桶并不能減少源頭垃圾產生的數量,還會給市民造成不便,間接破壞了環境衛生,建議適當增加垃圾桶數量并優化布局。
而環保人士認為,環境變好必然會有一些小的代價,垃圾桶減少帶來的不便是促使人們改變觀念和行為的契機,從社會成本、管理難度上來說減少垃圾桶是必要的。相關部門在減少垃圾桶的同時,應當進行告知和行為引導,優化服務彌補不便。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在做客“2023民生訪談”中表示,將按照動態優化調整全市廢物箱的設置,提升公共區域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街頭的垃圾桶好找嗎?
近日,記者走訪了上海各區多條路段,觀察垃圾桶設置現狀。
在楊浦區永吉路(靖宇南路—雙陽路段),沿街有各類商鋪、學校和居民區,花壇邊設有休憩座位。
記者走訪發現,500米路段沒有垃圾桶,但有一處社區垃圾回收分類站;當時沿街有2名環衛工人,一人推著垃圾車清潔,一人提著垃圾夾和袋子撿垃圾。下午四五點放學時間,不少學生手里拿著零食,沿街有一些口罩、奶茶杯、食品包裝袋、煙蒂被丟在地上。
靜安區茂名北路,附近餐飲店眾多,人流量大,沿路不太容易發現垃圾桶,不過街面干凈。在通往茂名北路的地鐵14號口、與威海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記者各發現一個垃圾桶,緊鄰的12號線地鐵站臺、站廳也均有垃圾桶。在附近的吳江路美食街,垃圾桶“藏”在地鐵4號出口附近,不是那么顯眼,近期這里有美食市集,許多商家都在攤位準備了籃筐作為垃圾桶。
全長3.3公里的四川北路有14個垃圾桶,均設在公交站臺。記者走訪的中山北路、南京西路、黃興路等地鐵站,刷卡進站后,站廳和站臺都能找到垃圾桶,通常在站臺中間靠立柱的位置。
記者觀察發現,市民游客走在街上產生的垃圾主要是餐巾紙、奶茶咖啡杯、飲料瓶、煙蒂和其他食品包裝,奶茶咖啡有時會有殘余,大多被直接丟進垃圾桶。
早在2019年,上海加大了對公共區域廢物箱優化調整的力度,多個行政區公共區域的廢物箱數量比以前減少了近一半。
根據2019年7月發布的《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廢物箱的設置應結合道路和公共廣場人流特征及生活垃圾產生特點,同時設置位置應既方便生活廢棄物的投放,也方便分類收集和運輸作業。
4月20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在“2023民生訪談”中透露,2019年,上海全市有公共廢物箱6.2萬個,到2022年上半年,全市廢物箱數量削減到3.6萬個,到2022年年底,廢物箱優化增加到3.8萬個。
關鍵詞: